尊重儿童、以儿童为中心,这两个词当下很热,尤其在民办幼儿园的宣传中很常见,因为这话让家长听着舒服、放心。
记得曾在一所幼儿园大厅的墙上见过这两句话,我问陪同的一位保教主任:什么叫做尊重儿童?什么是以儿童为中心?
但,我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。
那次,忽然有些惶恐,并想到一个问题:误读和浅解可能带来教育的走偏和浮浅。所以,弄懂尊重儿童和以儿童为中心的真义,极其必要,这是一个方向性和路线性的问题,决不能谨以好听的口号论之,必须用严肃的理念敬之。
我习惯用事说事,但下面不说“不尊重儿童和不以儿童为中心”的反例,因为大家都懂。不懂的是什么呢?就是那些“好像是尊重儿童,好像是以儿童为中心”的事。
1、孩子在家里要啥给啥。爷爷说:我们当年要啥没啥,现在条件好了,可不能亏着俺宝贝孙子。试想,如果全家齐上阵,都按爷爷说的办,围着孩子这个中心,不惯坏才怪呢!
2、你想吃什么?妈妈给你做;你喜欢什么玩具?爸爸给你买;你想去哪玩?奶奶带你去……好像很尊重孩子,但是,在全家都听孩子话的环境下,孩子会不知自己是谁,不论对错,不如意就大闹。你想想,这是在家,将来到社会上咋办?!
3、有个妈妈第一次给女儿送到幼儿园时,嘱咐老师说:我女儿喜欢被夸奖,尽量别批评她。确实,这个孩子很脆弱,老师若在活动中没顾及她,小嘴就嘟嘟起来,生气了,如果她做的不好时被老师用严肃的眼光看了一眼,她就会委屈的哭个没完。后来我和这位妈妈深度交流时,批评她说:你培养了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孩子,可走出家门后,这个世界并不是围着你的孩子转。
4、“蹲下来和孩子讲话”,这本是有深度的理念,却被一位园长浅解了。她要求老师们只要和孩子说话,必须蹲下来,否则罚款。她还说,尊重儿童要制度化。据老师和我讲,时间久了,老师们每次和孩子说话都有个下蹲动作,就好像清朝宫女的礼节一样,再后来他们园的老师竟然变得不喜欢和孩子们说话了,太累。
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,根本就没弄懂啥叫尊重儿童。
5、有一位专业培训师,对幼师说:要以儿童为中心,老师必须做到让儿童满意,要尊重儿童的需求。因为,家长是客户,儿童是媒介,儿童高兴了家长就满意。
这是做市场营销那伙人的说法,说是以儿童为中心,其实是围着家长转,或者说是以家长的钱包为中心。显然,这是很商业的行为,离教育很远,也绝非是尊重儿童。
不说反例了,说正题。
先说什么是尊重儿童?我不敢定义,只举例如下:
尊重儿童就是把儿童当人,别总说“长大成人”的话,因为是不是人和年龄无关。所以,把儿童当做完整的人,就得认真和儿童讨论问题,千万别以儿童太小不懂事为由,用根本就没想兑现的承诺和虚无缥缈的话哄骗儿童。
尊重儿童就是当他们在不知对错的年龄下做错了事,家长或老师用合适的方式及时实施教育,而不是以“长大就好了”去谅解,如此,养成了坏习惯就悔之晚矣。
尊重儿童就是别包办代替儿童的成长,别饭来张口衣来伸手,别给儿童罩上一个“风雨不透的保护伞”,让儿童与社会隔绝。
尊重儿童就是给儿童准备适合成长的好环境,包括给孩子找一所好幼儿园,带儿童野外和农村,让儿童的成长不困在城市的楼宇中。
尊重儿童就是老师要始终不忘教育责任,别因为儿童叫你“老师妈妈”就忘乎所以,一定要关注和纠正儿童成长中的问题,一定要对儿童真好而不是讨好。
尊重儿童就是要按照儿童成长的规律实施教育,不能拔苗助长,不能用“原罪论”和“白板说”来进行简单生硬的管教和灌输。
尊重儿童就不能用家长的兴趣给儿童报满各种兴趣班,让儿童不堪重负,把该玩的时间都给剥夺了。
好了,再说什么叫以儿童为中心?
以儿童为中心是教育学和教育哲学的观点。我不知道是不是蒙特梭利博士第一个提出的,但我知道在一百多年之前,这种提法是对洛克的白板说一种修正,也是对儿童结构心理学的一次伟大建树。因为,蒙特梭利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核心主张是,儿童应该独立成长,教师和家长应该专注于对儿童的观察,以及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帮助他们。
当然,还包括幼儿园选用的课程,必须以儿童主动学习和独立成长为基本理念,而不是小学化的那种“以教为主”的灌输式学习,显然,灌输式的问题就是以教材为中心,而不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。所以,当我们端正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时,儿童必将处于由内向外的自然生长状态,这比由外向内的被动成长不知要好多少倍。
最后,我以个人的理解概括为,尊重儿童是一种教育理念,是把儿童当做人,当做完整的人,当做成长中的人;以儿童为中心是一种学习理念,是基于儿童主动学习和自然生长的观点
文章摘自:搜狐教育